2)第473章 乡贤良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多地都是出租。

  “一亩两升的义仓粮,这其实就是朝廷的地税,这当然不能少的,又不是让自愿捐献的社仓粮,或是咱堡里自己的义仓。”老武道,虽然也有点心疼这一亩两升,武家十几万亩地,一年就得多交两千多石,但这政策是儿子上书推行的,当老子的肯定得支持,再心疼也得支持,自己老子不支持儿子,谁还支持。

  “交肯定是要交的,”许忠义这点觉悟是有的,他现在说的是另一回事,“你说咱佃出去的地,原本没有这两升的义仓粮,咱们跟佃户那是分成的,现在有了这两升的税,那这粮是咱交还是佃户交?”

  老许说的这个其实也不是他有多奸诈小气,而是历来朝廷正赋之外,其实地方上也还会有许多摊派的,有时按户有时按丁,也有时按田,如果是按田的,惯例并不全由田主承担,

  地主们往往会把这负担转嫁到佃户身上,遇到好心点的,可能还是按原本的佃约分成比例分摊。

  “现在听说不少地主都说要跟佃户分摊这个义仓粮,分成是多少,就摊多少。”

  地主跟佃户们基本上都是按收获分成,很少有固定租,这分成又并不相同,主要还是看地主提供的只有土地,还是会附加提供耕牛,甚至种子农具这些,不同的情况分成不同。

  地租还是较高的,往往是夏粮的五成,如果地主还提供耕牛、种子等,往往能达到夏粮的七八成,

  不过此时田地肥力不足,所以往往两年三季,或轮作休耕,因此地主惯例是秋粮不分成另收租,当然实际情况,佃户秋季作物收获后,也或多或少得‘送’地主一些。

  甚至除了粮食外,还要交秸杆草料这些,甚至得要帮地主免费干多少天活。

  反正如果纯租地做佃户,是很艰难的,要是自己有一些地,再佃一些,虽然佃的地分成收入不多,但能填补一些。

  武怀玉在旁边道,“这个义仓粮相当于地税,拥有田地的地主应当承担这笔粮。”

  老武便道,“我们武家的地,不管自耕的还是出租的,这每亩两升,都自己交。”

  “那我们许家的地,也都自己交这两升粮。”

  每亩每升也只是标准田的税,实际也会把田分成上中下三等,税率有些许差距,以求相对公平。

  老武道,“咱清河两岸的这些地,可都是最肥沃的良田,当年太上皇将咱们三万元从禁军,安置于渭北白渠两岸七县之地,占的都是好地,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单夏季,亩收就不低于两石,秋季还能种一季杂粮,

  一亩两升,其实百税一都不到。”

  老许等笑着又感谢了一番太上皇和当今天子,让他们能有这么好的田地。

  当然大家也知道,这负担也不仅是这两升的义仓粮,如果不是免课户、免课丁,那一丁也还得承担两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