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2章 庆余年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2章庆余年

  日落黄昏。

  雄伟的武氏圆堡外的大晒场上,已经堆满了一捆捆麦子。

  晚霞如火,烧红半边天。

  清河畔,武家的三轮水碾利用着渠水,日夜不停的转动着,相比起人推驴拉的碾磨,这些水碾更大、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已经有收获了新麦的百姓,在排队碾新麦。

  “碾新麦呢?”

  “嗯,打算用新麦酿点麦浮子酒,今年收成不错,要庆贺庆贺。”

  怀玉陪着老武巡视着武氏的财产,老武有如一只昂扬的花冠大公鸡,但跟村民们打招呼时又特别的热情客气。

  在碾房排队的村民不少,这碾房算是十里八乡的一个小中心,武家自己的粮也大多在这加工。

  碾房里还遇到下乡来收粮的商贩。

  夏收才刚开始,但粮价已经下跌不少。

  “现在啥价?”

  “斗米二十钱,粟一斗十二钱,”

  这个价格低的惊人,碾房里的乡民都在说太低了。

  去年这个时候都起码是斗米三四十钱了,而再早两年,甚至斗米三四百,甚至上千钱。

  那商人看着应当是哪个粮铺商行的高级伙计,人比较机灵,他解释道:“现在各地丰收,粮价本就会跌,而且如今朝廷打击私铸、劣钱,如今市面上可没多少私钱劣钱,到处卡关严查,各地市场上也查,谁敢顶风作案?

  商家、百姓都不敢接受私钱交易,否则就砸手里了。”

  打击私铸、劣钱,带来的一大后果就是现在市面上铜钱紧缺,朝廷官铸的开元通宝,变的很紧俏,也更值钱了。

  虽然朝廷也下了禁私藏铜钱诏,严禁民间私藏过多铜钱,按品级限额储钱,又规定十贯以上的交易,须用绢帛不得用铜钱等等措施。

  但市面上仍然铜钱紧缺,偏偏现在私钱也被打击的厉害十分少见。

  钱贵物贱,钱更值钱,那商品自然就变的相对便宜,甚至连替代铜钱的绢,也跟着涨价了。

  如今一匹绢已经值三百文钱。

  而一斗米才二十钱,粟一斗只折米六升,所以粟一斗现在才值十二钱,麦和米价差不多。

  现在一匹绢值一石五斗米,值两石五斗粟。

  而在前几年,一斗米就可以换一匹绢了。

  大家叫苦不迭,觉得粮价太低了。

  真应了那句老话,谷贱伤农。

  武怀玉在旁边听着,他也知道商人报的价也算是行市,而且过段日子应当还会跌,再跌两三成都可能。

  做为计相,武怀玉清楚,跌的不止是粮价,其实所有物价都在回落。

  既有天下安定,物价恢复相对正常,也有私钱打击,加上官钱供应量不足,带来的货币紧缺,导致钱荒、通缩的原因。

  不过总的来说,不全是坏事。

  农民们地里产出的粮食虽不那么值钱了,可相对应他们交换或购买的其它商品,也没那么贵了。

  农民们交的租调,甚至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