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治政黑山(二)邑名石城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君。

  公子辟疆的治政才能还是有目共睹的,又有霸主的齐国在背后支持,如今的卫国已经没有内乱的资本了,二人也只能“相忍为国”了。

  不过,当二位大夫知道公子康还健在的消息后,却也愿意为他提供保护。因而还是发挥了他们的巨大政治能量,逼得新君姬辟疆也做出了一些实质让步。

  于是,在反复的谈判和利益妥协之下,两方至少在明面上达成了和平相处的协议,而两位卫国的上大夫就是此次的中人。

  公子康和于正、弘毅两位大夫一方,承认姬辟疆君位的正当性。明面上认他为卫国之主,效忠于他,承诺不会扶持公子康与之争位。

  而卫君姬辟疆也承认公子康身份的合法性,甚至在他膝下无子的情况下,这个侄子公子康还是他国君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另外,卫君姬辟疆还对三人实行了领地分封,给了他们卫属太行山脉的合法占领、治理之权,作为本次二人对狄作战的酬功。

  允许他们在太行山东麓营建城池作为家邑,并且子子孙孙世代传承。

  在别人看来,这太行山脉高山峻岭的,都是贫瘠之地,这个领地分封实在太过小气了,大大限制了三人城邑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于正却是不计较的。

  他辛辛苦苦大半年,又是各种投效又是辛苦练兵的,如今却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座城邑,也只能说是天意弄人。

  虽然如今的黑山寨只是个土匪山寨,更是一穷二白,但这毕竟是受卫国分封的合法领地,是受《周礼》分封制度保护的。也就是说,以后这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都是于正的领土了,他便是这里的合法领主,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分封土地是以“井田”来计算面积的,而太行山脉已知的可开垦耕地稀少,又十分分散,所以此次卫廷分封给的面积却是非常大的,足以令于正满意。当然,这也多亏了石宁二位大夫的帮忙,也算他们二人的一点心意补偿。

  于是,双方皆欢。于正等向新君表现了臣服的姿态,卫国也没有分裂内乱,公子康也得以保住了性命。

  于正在接到分封消息后,立马兴奋地带人简单地巡视了一圈自己的领地,随后便开始以山顶的黑山寨为中心,向着四周大搞基建项目。

  改原来山寨的土木结构为砖石结构,不仅从周边的山体中大肆开采岩石,还让手下炼土烧砖,想要将自己的首座城邑,彻底打造成一座坚固的石城堡垒、山城要塞。

  名字他都想好了,自己治下的第一座城邑就取名叫做“石城邑”(今石城镇),做好了在此猥琐发育一波的准备。

  弘毅大夫营建的山下城邑,则被他取名为“山下邑”(今任村镇)。因为扼守着上山的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于正自也援助了他不少建城所需的砖石。

  另外公子康也有自己的城邑,与两位大夫的城邑呈三角状分布,被他取名为“康邑”,收了羊角殊做首席家臣,又招揽了一些流民和落魄士人,也在太行山内开起荒来。

  如此,他们几人在这太行山中有了自己的城邑,算是彻底的安顿下来了。

  也因为,卫国的朝堂未将他们定为叛逆的关系,所以于正和弘毅大夫原本留在漕邑的许多属下、兵卒们的家眷也得以安全脱身,未被过多为难。

  在商队们的掩护下,小心地穿过沦陷的狄占区,到达此地,重新跟家人们得以团聚。

  整个营地的军心、民心这才逐渐稳固下来,让此地真正有了家的感觉。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