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4章 激进的太子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4章激进的太子

  “承乾,你有什么感想?”

  回庄子路上,李世民问太子。

  承乾一路沉默着,实在是对他冲击太大,他没想到就在长安城外三十里的樊川,老百姓的生活就如此艰辛了,

  “父皇,天下百姓都如郑老汉一家吗?”

  “差不多吧。”李世民道。

  怀玉补充了一句,“无地百姓大都如此,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也不过是勉强生存,一日不作则一日无食,遇点灾荒,毫无抵抗,往往只能高利借贷,最后却又还不上,便只能曲妻卖女,甚至沦为奴隶······”

  “父皇与太上皇起义师,不是已经推翻了暴隋昏君,如今一统海内,百姓不是应当过的很好吗?”

  李世民无法回答。

  怀玉道,“殿下,我皇唐代隋,推翻暴政,结束动荡,百姓比起从前,已经好太多了,而且圣人君临天下,推行的仁政不断,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

  “可是,可是老师刚也说了,无地的百姓,再怎么变,也会跟郑老汉一家一样的。”

  进了庄子,李世民和承乾也还都有些闷闷不乐。

  “怀玉,你觉得朝廷该怎么做?”

  武怀玉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太大,不好回答。

  “臣以为一切根本还是土地和税制,”

  均田制听起来很美好,但在北朝时战争频繁,人口损失严重,土地很多,有条件均田授地,甚至那时连耕牛和奴婢、妇人,也都能分到地,但如今大唐天下一统,均田制却不好实行了,甚至在隋朝时就有严重问题了。

  “陛下,臣之前为度支使,派人清理户籍田亩,发现大唐地主官僚占总人口不过百之六七,但所占土地却占全部田地的百之六七十。

  其中占总人口不过千之二三的大地主们,占田却达百之四五十。

  均田制下,真正能够一丁百亩足额授地的,少之又少,多在人少地多的宽乡,关内中原腹心,尤其是城郭近郊,只有少部份占田三四十亩至五七十亩,已经属于中上户,是富农了。

  多数只占田三五亩或二三十亩,主要是靠佃租为主,属于半自耕农,生活还所有保障。

  天下还有四成的人口,其实无地,一部份在城市坊郭从事手工业等,绝大多数散居农村,以租佃土地为生。

  这些无地者,身份也多不入籍,逃役脱籍浮寄于乡里,依附于世家豪强,也称之为逃户、隐户,又或地主豪强的部曲、佃户。

  如郑老汉他们国初,是有机会回原籍老家,或是就地落籍,甚至还有机会均田分地的,但他们基本都拒绝了,

  理由老郑也说的清楚,在关中分不到几亩地,能分的地多点就得迁去边地,老郑他们又畏惧边地苦寒,害怕蛮胡,而且迁移也不易,更重要的是入籍授田后就得服役纳税了,而税赋并不轻。

  要是留在关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