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6章 这也能叫做‘讪谤君上’?_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琦,做事不公,以权谋私,对其的评分-20。

  《主圣臣贤诗》,不算出彩,但也没什么毛病,中规中矩。

  《民监赋》的破题:运启元圣,天临兆民,监行事以为戒,纳斯民于至纯。意思是,大宋因官家你而强盛,百姓因你生活富足,伱就是大宋的伟达领秀,伟达舵手,是全大宋百姓的启明星。朝廷只要监察各项事务、戒除弊端,就可以让民众安居、民心归一。

  这马屁拍的.比什么宽厚从谏,仁厚近人,高了好几个档次。

  老皇帝整个人都变得轻飘飘的,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喜欢听好听,最重要的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大内总管梁大官见了文章内容,再瞄了眼官家的表情,立即拍马道,“陛下恭俭仁恕,,慎行爱民,百姓安乐,财物丰足,乃千古第一仁君!”

  老皇帝听得心花怒放,但他还是个要脸的,嘴上自谦道,“此谓太宗太祖先帝之行事,朕万万不及也。”

  拿起茶杯喝了两口茶水,再看了眼宰相,眼中带了一丝不满,这也能叫做‘讪谤君上’?

  宰相曾公亮眼观鼻鼻观心,好似没看到皇帝的目光。

  老皇帝哼了一声,低下头继续看文章,越看越是动容,原以为是单纯马屁文,没想到竟然给出了解决朝廷的难题之一——冗官的方法。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兵变夺权起家,因此生平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别人会以他为榜样,夺取老赵家的江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设立一套多部门相互制衡的制度,从而降低权力过度集中在个人手中的风险。结果一个官几个人做,官僚体系越来越臃肿。

  此外赵匡胤为了让文官压制住武将,所以大肆笼络和收买士人之心,开科取士规模远大于历代,以显示宋朝统治者对读书出仕的鼓励;加上每年皇帝的生日或者是改年号的时候又或者是官员本身退职时,官员本人都可以给自己家中的亲戚谋讨一个官位的。

  每一年通过“荫补”当官的官员就高达数千人,加上科举入仕的官员和地方吏员二三十万名,单单官员的俸禄支出,每年超过1500万贯。

  另外每年的军费开支差不多是5000万贯,两者总计在7000万贯上下。

  也就最近几年,三司的财政收入每年都有增长,才避免了朝廷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王立冬解决办法,就是改制御史台。大宋的御史台和‘己委’功能类似,负有监督百官、典正法度的重大职责。

  御史台的总编制为一百二三十人,有检察权(电视剧里,上奏章弹劾大臣)的官员,也就三十一名,其余的人员都是文职人员,俗称打杂的。三十一个御史监督全国4万多名官员,可想而知效果会怎么样了。

  按照现代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