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落武者狩(二)郑邘之仇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们自也察觉出了异样,再顾不得身上的疲累就要起身去追。

  可是一切已然来不及了。猎物已入瓮中,岂可就此放跑。

  “射!”

  计察见三人已然步入有效射程,赶紧下令一齐射击。

  这弩却是于正根据后世的经验试做的轻弩,做了六把,有四把还算堪用。不算是太成功,至少射程和力度都不如人意,只能把敌人放近了,短距离击还有些杀伤力。但好处是其对臂力的要求不高,正适合队伍中臂力不足的几人使用。

  “咻!咻!咻!”几只弩箭破空而去,对面当头一人应声而倒,却见他以手捂眼,眼眶之中血流不止。

  “建功了!”计察心中一喜,手上动作却是不停,继续指挥着身旁的三人赶紧重新换箭,打算趁着对方还没缓过神来,再射上一轮。

  三名甲士突遇伏击,自也短暂慌了神,却仍一前一后将受伤的同伴护卫了起来,这就是战场上自然流露出的袍泽之情了。

  “再射!”

  又是几箭破空而去,只是这回却不能再有建树,两箭失了准头,两箭被有了防备的甲士们格挡掉了。见此,于正知道,近身肉搏的时候终于到了。

  “杀呀!”

  灌木丛中跳出一伙人来,正是于正一伙。西门吉依言率领两人于后截断归路,于正则和仆杨、仆柳两兄弟打头堵住前路,又有计察等弩手埋伏在两侧的灌木丛中伺机而动,正是一个四面夹击之局。

  于正身着牛皮皮甲,手持青铜长戈,对着三人高声言道:“放下兵器,脱下皮甲,饶尔等不死,放尔归乡团聚。”

  “呸!哪来的不开眼的小贼,买卖做到爷爷头上了,问过爷爷手中的兵器不曾?”被围住的三人虽慌不乱,围成个三角战斗阵型,护住同袍身侧。

  以少敌多,又伤了一人,还有贼人埋伏于侧使着弩箭,形势着实不妙。可遇到这种劫道的,便是真放下兵器,也不见得能有个好。露面这几人身上的打扮,穿着破旧染血的皮甲,手中夹杂着各类兵器,显然之前已是做过几场,有袍泽遇了难了,须知这见了血的下手却是更加凶狠。

  “我等俱是甲士,尔等隶民袭击士人乃是以下犯上之举,是要受大刑的。”甲士们犹自叫嚣道,一边偷偷观察着周围的密林,防备着对方随时而来的暗箭。

  “呵呵,当我们不知道底细吗?”于正丝毫不惧他们,高声反驳道:“你们本是郑卫边境的戍卒,却见了狄人不战而溃,此等做派也敢称‘士’!。”

  后路的西门吉闻言亦是不耐烦,忿忿喊道:“呸,杀几个郑狗而已,正好报我邘国之仇。”

  春秋时代的贵族间是很讲礼仪的,身为“公子”的于正前来“落武者狩”,这样的强盗行径,明显是自甘堕落之举,起初身边众人自然是不能同意的。可是于正却是巧舌如簧,言说这是国仇,报国仇乃大义所在。

  “郑人夺我土地、堕我城墙、役我国人,此乃世代国仇。报国仇,失小礼而成大义也。”

  这当然是诡辩之说,可也不无道理,却正适合用来激将热血尚存的年轻人,再加上于正的“公子”身份,众人也只得听命而行。

  春秋野心家的序幕缓缓拉开。

  【作者题外话】:注1:周幽王时期,周王室内忧外患频发,周边戎狄势力强盛。为了保住自己的人民和财产,郑桓公根据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2年把部族、家属和重要财产迁移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打下郑国在东方建国的基础,史称“桓公寄孥”。孥,主要指财产。

  幽王二年(前771),西周王室果然发生了“犬戎之乱”,犬戎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郑桓公也为国捐躯。郑人拥立桓公的儿子姬掘突(也称滑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攻灭了虢、郐二国,建立了新的郑国。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