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整军备战(五)招兵测试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跪而下拜。莞尔还嫌不够,他又激动地喊道:“愿为主君效死。”

  “好,壮士可有名姓?年岁几何?”于正又细细问道。

  “贱民未有姓,小名东山,今年二十有五。”

  一旁的西门吉见了,便从包裹里拿出竹简和毛笔,立马记录起来:“新兵姓名东山,二十五岁,家只一女,卫国朝歌人士…”

  因计察外出采购军粮不在营中,而武事又以西门吉为主,故而此次他干脆直接自己负责所有军籍的记录事宜。

  “先前从事何业谋生?”西门吉负责任地将新兵东山的信息一一记录在案,有不清楚的便直接开口询问。

  “我等也不怕死,愿于贵人为兵,还请贵人收录……”

  周围之人见东山被收录,他们听说了于正开出的优越条件,顿时也有不少渴望入营当兵的,这些人纷纷涌上前来。

  “还请贵人收我,我不怕死,宁死不饥,愿当兵去。”有人挤不进来,在外围焦急地大声喊道。

  “宁死不饥”四字,却是让于正听了去。他心有感概,却是登上高地,对着众人喊道:

  “愿从某之军者,只有两条要求,一是不怕苦累,能听命令;二是不惧生死,勇于兵事。正已备下粮食满仓,更有肉糜之粟,欢迎‘宁死不饥’的壮士们前来投效。

  考核合格者,入伍即有钱粮发放,此曰安家粮,之后每月还有薪俸发放,足可以养家糊口。

  大丈夫,死则死矣,何故一顿饱食都无。愿食肉而死者,可来从军。”

  “对,宁死不饥,吾等愿食肉而死。”人群发出呼喊之声,此起彼伏。

  于正这番煽动性的发言却是非常成功,人群轰动。漕河两岸口耳相传,争相前来从军。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最后几乎整个难民营地都震动了,纷纷前来参与入伍测试,或是来看热闹的。

  于正制定的选兵标准有三条,分为三轮测试:

  第一轮测试是体格测试,相当于后世的体检。是凡入伍者,需身体健全,无明显疾病,且身高不得低于七尺。

  此时一尺约合后世的23厘米,所以七尺男儿大约161厘米的身高。毕竟贫民们吃的差,身高普遍要比贵族们矮上一些,却是不能用后世的标准。

  为此于正还特地命人制作了一条七尺长的“等身杖”,凡高于杖者留,低于杖者去。这条测试最是简单方便,合格者便发给刻有“一轮合格”的木牌,持此木牌可参与二轮测试。

  二轮测试便要看力气和耐力了,此轮测试采用的是负重拉练的方式。扛起一块重20斤的的木头,负重跑上5公里,到达目的地后还能拉开一石弓射上三箭便算合格。合格者发放刻有“二轮合格”的木牌,参与三试。

  当然因为此轮需耗费参试者不少力气,所以即便淘汰之人也能得一顿饱饭,用来安抚民心。

  三轮测试是心理测试,比的是服从性。于正命人准备了泥潭、火坑、高空独木桥等项目。

  测试者需要匍匐过泥潭、赤脚走火坑、高空走独木(下有绳网防护)。特别是后两项,根据测试者犹疑的时间,便能一定程度看出其心理素质和服从性如何。

  三轮测试完毕,于正取成绩最好的前一百名进行正式招录,合格者当即发放安家钱粮。家属们也会得以妥善安置。

  考虑到参试者拖家带口的确实很多,于正便考虑在军营旁一里外再另辟一营,曰军属营。这样家眷的安危可以得到军营的时刻保护,军营中训练的士卒们也能看到家眷营的情况,更安心训练。每十五日,军中定例还放假一天,更可回家探望。

  至于原来于正军营中收留的那三十多名步徙,并七名赐“义”姓的属下,此次也将一同参与测试。合格者留下,不合格的降为辅兵或并入匠营。

  他们毕竟训练了一些时日,而且平日里的吃食也不曾短缺,所以倒是留下了不少,足有十五名步徙和四名义姓属下得以留下。不合格者则都被调去入了计察的辎重营和匠营之中,做了妥善安置。

  特别是三名跟随于正最久的义姓国人。他们忠诚度够高,昔日《评定册》上也有些功劳,自不能太过亏待,却可以任命管事一类职务,辅佐计察。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