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落武者狩(一)落魄公子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者题外话】:注1:邑,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邻、邦等。有些姓氏如郑、邢、邓、邹、郭、邱等也有“阝”旁,说明在商周时期,这些姓氏是个有城邦的诸侯。

  注2:《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

  注3:于姓,中华姓氏之一,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邘叔获封于邘国,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

  注4:上洛,提起这两个字大家会不自觉地想到日本战国,其实这却是日本先学的中国。

  首先,就说这京都的名称。京都的历史始自平安时代的平安京,平安京东侧的“左京”取名叫“洛阳”,西侧的“右京”取名“长安”。看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仿的中国唐代的都城。

  再说上洛这件事本身,其实也是学的春秋时期齐桓公的九合诸侯,最后让天子承认他是霸主之事。齐桓公不仅干涉了周王室的废立,还让天子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这不就是日本战国大名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甚至织田信长等人想要上洛的原因嘛。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