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齐楚纷争(七)召陵之盟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发生。

  诸侯大军一路开向楚国国都郢邑,而楚国则是收缩各邑的军队,将百姓和粮食都运走,只留给诸侯联军一座空荡荡的城邑。

  因而一路上诸侯联军倒是没有遇到太过太激烈的抵抗,虽然看似推进地很顺利,但是大军之中毕竟多数是北人,推进到荆楚腹地后,军中有不少士卒因水土不服患上了痢疾,瘫倒在病榻之上下不了地,甚至为此丧失了性命。

  齐军见过大海倒是不惧水,甚至因为周昭王故事,管仲择军也多习水性。但是在荆楚之地,便是有好水性也不成的,于正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他的卫军士兵也多数会水,毕竟卫国有黄河流经,濮水、淇水等水系也很发达,但是会水也无济于事。如今的荆楚之地远不如后世开发地那么完全,便如诸葛亮平南蛮时一样,到处是穷山恶水,山川河流间几乎日日升起烟瘴迷雾,另人大为头疼。

  特别是如今正值春季之时,那烟瘴尤其浓烈,深入其中不仅容易迷失方向,待久了还容易生病。也只有待日头升高,阳光长久照射下才能驱散烟雾,继续行军。

  如此,进军速度自然缓慢,更何况此地的蛇虫鼠蚁等毒物不断出没伤人。

  齐军抓了当地的向导问询,向导也无计可施,只是言道:只有等到了夏季,日头变长了,温度变高了,如此大军行进才能方便一些。

  这时候,十万大军因为深入楚国腹地,战线拉得太长,后方的补给状况也出现了问题。

  宋国作为东道主已经大力征伐民夫为诸侯联军运粮,但是农夫们也同样面临烟瘴迷雾的问题,导致行进缓慢,不能及时跟上供应。

  于是,只能从周边更近的陈国、江国、黄国运粮。但江、黄毕竟是小国,人口田地都不多,于是稍大些的陈国便承担了更大的粮秣输送压力。

  至此,诸侯联军为就食方便,只能不进反退,退到了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一边等待补给,一边等待夏季的来临。至于军中士气,因为生病、缺粮等的影响,却是日渐低迷,甚至出现了逃兵现象。

  管仲见此,忧心忡忡向着齐侯建议道:“国君,如今大军士气低迷,若是长此以往,恐怕不但不能取胜,反而要全军覆没在此。

  为今之计,只能趁着军势尚存,与楚国讲和。如此,还能保留些颜面。”

  见齐侯心中不甘,管仲又是苦劝良久,终于齐侯考虑到霸业永续,不能轻易在此折损了霸主的威名,于是也只能同意,但前提是楚国必须服软,他才有台阶可下。

  于是,经过双方使者的往来沟通,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盟约渐渐出炉。

  盟约当日,齐侯还要好面子、讲排场,他让诸侯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侯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