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四章:燕国有女(一)二女心思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之间。

  姞姓的南燕国虽然爵位为“伯”爵,但在郑、卫两国的侵攻下,国土面积大减,此时却只是个只有两三座城邑的小国。

  更因其尴尬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一直在郑卫之间摇摆,时而亲卫、时而亲郑。

  比如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周王室争立,爆发了王子颓之乱,卫与南燕国支持王子姬颓,而郑国则支持刚即位的周惠王姬阆。于是双方大战一场,结果卫与南燕联军战败,郑庄公甚至还俘虏了南燕的国君燕伯仲文。

  郑国因为此次扶助周惠王复辟之功,被周天子正式赐予了虎牢以东之地,也就是本来的邘国之地。在周天子的出卖下,邘国又受背刺,好端端地割让了大片领地,从此邘国彻底沦为了邘邑,沦为了微不足道的附属小国。

  南燕国虽也沦落了,但是因为姓氏的原因,却成为了小诸侯国们争相联姻的对象。南燕国为求自保,也是积极地将国内的公女、宗女们拿去联姻。一旦燕国的女人们为诸侯诞下的公子能继承君位,那多少对外家会有些扶持,这已算是子宫保国了。

  《周礼》规定同姓不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藩”。甚至“娶妻避其同姓,畏灾乱也”的说法。

  《礼记·曲礼》更说:“同姓为宗,有合族之义,故系之以姓……虽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

  所以才有合“二姓之好”的说法。

  要知道,此时的诸侯国大多是姬姓的,周初分封,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所以那些异性的诸侯国,比如姜姓的齐国、妫姓的陈国、子姓的宋国等,都成了姬姓诸侯们联姻的热门对象。南燕国虽没落,但是诸侯们取为姬妾,或者为嫡次子和庶子们联姻却是可以的。

  于是,邘国的国君,于正的那个便宜父亲,为了补充于正,拿出了祖上传下来压箱底的几件宝贝,派出使者带着它们向南燕国求取宗女。这一切,便都是由眼前这位使者一手操办的。

  使者自认为自己这趟差事办的漂亮,却是得意洋洋将南燕国宗女的情况拣重点说了一些,无非就是秀外慧中、贤良淑德那一套,让于正对自己的联姻对象大致先有一个了解。

  ……

  此时的南燕国宫室之内,正有一对姐妹花互相诉说着自己的少女心思。

  她们一个是南燕国的公女,另一个则是亲族的宗女。两人皓齿明眉,气质高贵,又正值豆蔻年华,端的是一对美人儿。

  本该正是无忧无虑的大好年纪,然而此时二人却互相述说着彼此的哀愁,郁郁寡欢。南燕国的公女已经下定给郑国,即将成为郑国国君的妾室;而那宗女则是下定给了邘国,即将要嫁到黑山,成为大夫的夫人。

  是的,就是这么快,一切已经下定完成了。毕竟以此时的礼教讲究的是父母之命,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