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楚又伐郑(二)宗家之请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邑内民生凋敝,国君怜民之苦,闻听公子在卫国功业鼎盛,家邑兴旺,还希望公子念在同宗之情,能够援助一二。”

  果然,就是来打秋风的。

  于正倒是能想象一些邘邑此战的情景。对郑国国君来说,虽然同样征召手下的领主们参战,但是也是有亲疏之别的。

  比如郑国的叔詹、堵叔、师叔被合称为郑国“三良”,乃是国君的近臣,最得重用。近臣之后,便是郑国那些与国同修的公族和士族,他们世代仕郑,同样忠心可靠。

  再之后,便是那些后来投靠来的士大夫和附属国,这些人关系最远,自然是被当做炮灰来使用。(有点像日本战国时同心众和外样众的区别。)

  “宗家受郑人盘剥之苦,正在邘邑之时便早有体会,何况国君乃正之父亲,既然国君开口,正自无不从。”

  于正满口答应,然而还不待邘邑的使者欢喜片刻,他却先一步愁眉紧锁地叫起苦来了。

  “然而黑山不过是贫困山邑,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土地开垦艰难。粮食、军需等自产尚不足,还需依赖外购。之前一战,黑山军虽得胜利却也彻底激怒了狄人,现下狄人所控各邑对我黑山贸易的各国商队盘查日严,严禁粮食兵器等流入黑山。

  诸位从邘邑而来,经过狄人的控制区,想必也应有此感受吧。我这黑山不过是表面繁荣,内里却亏虚的厉害,不过是以战养战罢了,哪里称得上强盛。

  不过既然国君开口了,正作为人子,作为宗民,自无不从。总要从各处挤出一些援助物资来,只希望使者不要嫌少。”

  于正长吁短叹地分析了一番黑山的情势,先行叫苦了一番,免得被敲诈太狠。他这一席话有真有假,倒不是完全胡诌。

  “真”的是,自黑山联军夺下临虑邑之后,狄人眼见黑山势力日渐壮大,确实是对黑山实行了禁运政策,严查粮食、铜一类战略物资运往黑山。今年秋收的时候,狄人还发动了一波攻势,抢收了临虑邑城外平原地带的庄稼,想要以此来困死黑山联军。

  假的是,狄人的行动确实对公子康的临虑邑和弘毅大夫的山下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破坏了两家的屯田行动。但对于正来说,他在黑山上借着铁器工具的帮助,已经开辟出了足够的农田,也远离狄人兵峰的侵扰,所以今年黑山之上的粮食是前所未有的丰收。足以满足整个黑山所有人的需求,甚至还有余力稍微援助下弘毅大夫和公子康两家。

  而铜的封锁对黑山更是毫无作用,于正已经完全摈弃了青铜兵器,将库中所有的铜都铸造了邢鼎。如今的黑山军上下已经全部换装完成铁制兵器,甚至还在尝试铸造铁甲。按照一套铁甲六十来斤计算,黑山一个月可产铁甲十套,再给于正一些时间,一卒百人的铁甲重步兵也即将问世。

  所以于正的叫苦是有真有假,他所说的封赏的情况都是真的,但是粮草兵备不足却是假的。

  当然邘邑毕竟是于氏的本宗、宗家,于正也不能完全见死不救。他还是命计察清点出了一千石的粮食,以及一些黑山军淘汰下来的军资,比如木枪、藤甲一类,作为援助物资送给邘邑。

  邘邑的使者见黑山也这么困难,公子正却仍然仗义疏财,提供了这许多的物资,心下也是很感动,连连称赞国君生了个好儿子,公子正贤德无双。

  于是,使者押着粮草满意而归。不过,使臣团来时五十余人,回时却只剩下了四十人。留下的十余人,便是邘邑中的士族们加大对于正投资的表现。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