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黑山革新(六)铸刑鼎六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乃是“礼法并重”。但是更多学者却凭这一句话,便认定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内心更重法度。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的于正既不是霸主也不是圣主,只是黑山的一方小领主罢了。

  家臣会议之后,于正勉强凭借自己这两年积累的权威,还是强行通过了“黑山法治议案”。其中几位主要的家臣支持者,有圆滑的端木容,他看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忠心的计察,他愈发明白了自己的爪牙地位;有身为女性的牛爱花,她看到了身上“枷锁”的松动。

  另外还有一些对于正的崇敬之情压过了礼制敬畏之情的家臣,他们也站在了同意的一方。而且提拔的都是年轻人,相对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是。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法”、“律”的编订成为了整个黑山上下的大事,“法”是总则,“律”是细则。

  按照于正“法从礼出”的原则,即便是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家臣也积极参与了进来,他们是担心最后的“成文法”太过偏离礼制,所以进来监督校正的。

  于正原本的打算,他是想以两百年后李悝的《法经》为参考依据的,但是这《法经》在后世早已失传。不过也没关系,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后世的《汉律》便是以《法经》为本的,于正完成可以参考这两样,制定新的律法。

  于是三个月后,《黑山六法》正式出世,《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一一俱全。

  为了彰显“法”的权威,于正将公库中被铁器替换下来的铜制兵器全部拿来熔了,铸造了六座巨大的铜鼎,将六法镌刻在上面,并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祭祀典礼,以此上达天听。

  六法公诸于世,让老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当然也打击和限制了贵族特权,贵族再不能随意处置民众和奴隶了。

  于正虽然铸了“法鼎”,将法律条文皆刻于其上,但是许多民众还是不能理解其意。于是,于正还特地在六鼎旁设了一个职位,专门为民众讲解六法。

  《盗法》,主要是指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大盗则戍为守卒,重者要处死。窥宫者和拾遗者要受膑、刖之刑,表明即使仅有侵占他人财物的动机,也仍构成犯罪行为。

  《贼法》是对有关杀人、伤人罪的处洽条文,其中规定,杀一人者死,出于自卫可免。伤人者,徙为苦力,根据程度不同刑期不同。

  《囚法》、《捕法》两篇则是有关劾捕盗贼的律文。

  《杂律》内容包罗尤广,包括以下几类:1淫禁,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2狡禁,有关盗窃符玺及议论国家法令的罪行。3城禁,禁止人民越城的规定。4嬉禁,关于赌博的禁令。5徒禁,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6金禁。有关官吏贪污受贿的禁令。

  民众有受了冤屈的,便可前往祭祀广场观法明刑,若有不懂的,还可询问讲解人员。久而久之,此讲解员也逐渐帮忙代写一些状纸,甚至接一些诉讼官司,却逐渐成为了讼师的第一人。

  【作者题外话】:支持本书的话一定要投票哦,帮看广告就更好了!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