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听时_庆熹纪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倒记得了。我看看。

  才打了样子。明珠将绣架上所蒙的白缎揭开,内里是赤足悠然站立的观世音,正用柳枝沾取净瓶中的清水,从戈壁的万里沙尘中点化出一朵摇曳金莲。

  这就极佳了。太后点头,所谓神佛奇迹,不过如此。说到这个却想起很久没去普圣庵进香了,要不明天就去一趟。

  今天十五啊,主子。洪司言埋怨道,怎么不赶着日子去?

  这是凡夫俗子的计较,佛祖哪里在乎初一十五?想着佛爷了,就磕个头,是我们的虔诚。就是明日吧,明珠也去。

  奴婢也去?明珠微微一惊。

  太后道:带上这观音像,让段太妃看看,既然要绣给普圣庵,听听她怎么说。

  是。明珠恍恍惚惚接口,不知所措地绞着手帕。等太后走了,才心神不定地来回踱步,有时想想已行军在千里之外,却又萦绕心头不去的辟邪;有时想想近在咫尺,却仿佛天涯般遥不可及的普圣庵,一夜里望着明月,辗转难眠。

  太后慈驾次日一早便从清和宫玄武门而出,行到隐环路前,成亲王便赶来在轿前磕头。洪司言出来道:知道了,请回。

  从前听说太后至普圣庵进香,成亲王必然撺掇太后下山时游幸清澜行宫,荡舟福海之上,现今他每日清晨便至紫南门里佑国殿理政,千头万绪着实辛苦,此时只恨分身无术,又叩了头,便急急赶回清和宫。

  福海就在西北城中,水面不大,却难得有一纵丘陵颇为清峻。至上元帝时,方在这里兴建清澜行宫,疏疏朗朗的水中楼阁,象懒洋洋的世外桃源,很不似先帝浮夸嚣张的性子,却不料先帝晚年极喜居住在此,当时在清澜行宫侍驾的,也只有段时妃一人而已。所以先帝驾崩后,段时妃出家在清澜行宫后山上的普圣庵,似乎早就是宫里预料中的事。

  上山的路极窄,太后最后也不得不下轿步行。一众人浩浩荡荡,旌旗伞盖地上到山顶,都累得有些晕眩。住持老尼姑端上的茶恰到好处,太后饮完,才缓过气道:罪过,已没有力气上香了,先请段太妃出来一见,说会儿话再去正殿。

  老尼姑笑道:只怕还是一样,说破了嘴,太妃也不会出来。

  太后拉过明珠,道:这回不同,禀告太妃说,有位大理来的姑娘,手巧得很,请太妃出来指点一二。

  她又命老尼姑将明珠所绣的素净花样一同带去,很久之后,那老尼姑才转来。

  这位姑娘定与太妃有缘分,太妃竟要出来了。

  明珠浑身一颤,红晕顿时褪去,焦灼盯着大门。

  门前的中年尼姑微微驻足,似乎踌躇了一瞬,才手提拂尘,缓步而入。虽然光头缁衣,却越发显得她眉目如画,清雅绝伦,脸上悲天悯人的平静,令人惭秽不敢平视。

  施主别来无恙?她默默看了明珠一眼,才颤着声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