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王举_庆熹纪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请勿出此言。

  皇帝摇头,恳切道:不。朝中并无庸才,为君者不使臣者各尽其才,对朝廷对祖宗都是大罪。朕刚才还想起十多年前翁卿在先帝御前是如何的擅断好谏,如今却忧虑重重,少有直言。如果是朕什么地方让你们有所顾虑,今天不妨都说出来,朕好好的改。

  皇上。翁直跪倒在地,汗泪交加,不住叩头,臣没有全心全意地侍奉皇上,臣罪该万死。

  快起来,快起来。朕没有怪你的意思。皇帝忙站起来搀起他,语声不禁颤抖,翁卿,这江山不是朕一个人的,天下百姓的钱粮养着朕,也养着朝中的大臣,朕和翁卿,和几千朝廷臣工,不为了他们,就算为了自己良心安宁,不也应该尽心尽力么?他沉默了片刻,在翁直微微的呜咽声中强令心情平复,朕有多少能指望的人,如果翁卿都不肯说句实话,朕还有什么盼头?今天我们君臣好好的说开,不行么?

  是。皇上既然这么说了,臣冒死直言。翁直只觉多少年的委屈悉数涌上心头,料想皇帝这些年也是一样,掏出手帕,擦拭脸上的泪水,冲口而出道,皇上登基伊始,太后下诏先诛杀了叛逆的颜王,当时连坐的十几员大臣虽然死有余辜,但其中也不乏平日的直臣。逆王势大,又兼统领震北军多年,朝中的官员多少都与逆王有千丝万缕的干系,尤其是兵部的大将,几乎都由逆王提拔,如何不人人自危?再者翁直说到一半,连自己也吃了一惊,犹豫半晌。

  再者,当年勤王的四家藩王已成朝廷心腹之患,大臣们无论往哪边靠,今后都是莫大的后患。为藩王说句话,就怕惹恼了皇帝;站在皇帝这边,只怕被藩王翻出些陈年旧事,难以自保。皇帝叹气,对不对?

  皇上圣明。翁直低下头。

  朕给你打个保票。皇帝道,这么些年了,都不见颜王的旧人作乱,难道还不足说明你们的清白?以后谁要是敢拿这件事挑拨离间,朕决不轻饶。

  谢主隆恩。翁直扑通跪倒,吾皇仁慈圣明。

  皇帝安抚了一番,渐渐说到正题上,今天的议论,翁卿什么主张?

  翁直道:以臣看,大军还是固守西努阿河为妥。

  为什么?皇帝追着问。

  翁直道:现在的震北军,与先帝时的震北军不可同日而语。上元六年、九年,两出雁门,三十万大军都是精骑轻甲,粮草充足,可做长途奔袭。自逆王伏罪之后,震北军四分五裂,多数精兵马匹被藩王瓜分,留下的骑兵只得十二万。朝廷征收的粮饷,虽足够三十万大军一年的军备,但是马匹尚缺,就算是调至乐州的征勇悉数开至前线,仍有多数是步兵。较之匈奴的轻骑,恐怕追之不及,一旦前锋遇伏,更是远水不解近渴。皇上让震北大将军王举固守,截断匈奴南下必经之路,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