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科学家的猜想_异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复活,也不会让大脑彻底死掉。

  也就是说,“窃贼”可以创造作案时间!

  第二个问题是“无创”。

  尽管外科手术水平空前提升,“无创”装备和技术层出不穷,但现有“无创”技术根本无法企及“窃贼”的无创水平!

  要达到“窃贼”水平,手术必须达到“三化”:

  一是“显微化”。整个手术过程,特别是术后缝合,应当通过显微措施至少进入到分子层面。

  二是“纳米化”。手术装备必须达到纳米级。切割时,切刀在分子层面“庖丁解牛”,绕着分子边界游走,只切断联系,不破坏分子;缝合时,只须恢复缝合面两侧分子之间的联系。

  三是“智能化”。分子层面显微操作,依靠人工逐个分子切割或缝合,工作任务可谓“天量”,加之时限严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交给智能操作系统。

  “三化”之中,“显微化”难度最低,“智能化”其次,“纳米化”虽然最难,但纳米材料日新月异,如果集中力量、天量投入,还是有可能研发出相应装备。

  也就是说,“无创”条件可以破解!

  第三个问题是“无形”。

  “无形”,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隐身”。“窃贼”采用隐身装备,接近初逝者,当着监控人员,神不知鬼不觉完成手术,窃走大脑扬长而去。

  另一种,则是跨时空操作!

  “窃贼”若是掌握了时空扭曲技术,在初逝者大脑与“窃贼”所处的手术台之间建立起时空隧道,初逝者放在停尸床的同时,也放置在“窃贼”手术台上!

  针对“隐身”技术,各国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主攻方向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当背景光线被障碍物遮挡,观察者无法接收到背景光线,自然就会发现障碍物的存在。

  通过隐身设备改变背景光线传播路径,使之如同流水绕石一般绕过障碍物进入观察者眼中,就会产生障碍物“消失”的假象。

  类似隐身装备已经有初见成效的试验品,但还远远达不到实战需要。

  针对时空扭曲,更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岂止没有成功案例,这世上根本就没人知道应该怎样开展时空扭曲试验。

  因此,科学家们倾向于认为“窃贼”已经研制出高水平“隐身”装备,作案过程是在隐身装备掩护下进行的。

  毛铮院士是国防部科研机构专家,他更关心人机交互试验成功后的影响。

  他同意熊勇伟院士的判断:若人机交互试验成功,将创造出全新意义的智慧生物——“碳—硅基”新人类。

  称之为“新人类”,仅仅因为它的一部分来源于人类,但毛铮院士认为,这种“新人类”可能与人类有天壤之别!

  一是生存方式截然不同。

  人类生存需要营养,电脑生存需要电能,“碳—硅基”两者都需要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