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人物背景_异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风当年承包927大集体建筑公司,很快在金山县取得良好业绩。

  1993年,刘长风带领大集体移师三江市主城区,注册成立民营企业羽嘉扬建筑公司,属于刘长风独资。

  随着发展壮大,羽嘉扬建筑公司于1995年更名为羽嘉扬实业集团,由单纯从事建筑施工向房地产开发、煤矿开采、锰矿加工等行业拓展。

  到1999年时,羽嘉扬实业集团注册资本金已高达10亿,这在当时民企中十分罕见。

  2005年,刘长风去世,由于没有后代,于是将羽嘉扬集团交由两名侄子刘德柱、聂又旭管理。

  在刘长风兴办企业的过程中,其妻聂盼未参与,而是一直在927厂工作直至去世。

  羽嘉扬?

  这是一个令陆强伤心的名字,尽管陆宇飞当时进入羽嘉扬公司时,这个名字曾经令陆强无限骄傲。

  原来,羽嘉扬公司是刘长风一手创建的!

  而这个刘长风,目前是谭芳芳、黄克俭、高玉德3人当年失踪案件中最大的嫌疑对象!

  谭芳芳、黄克俭、高玉德3人又是支撑人机交互重启试验最可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人机交互试验重启是目前最有可能与逝者大脑失踪案件相关的科研活动!

  难道,是刘长风伙同谭芳芳、黄克俭、高玉德3人,私自重启了人机交互试验,而且这个试验至今仍在继续进行?

  如果真是这样,案件应该怎么展开调查?

  罗钢、陆强决定到帝京与柯则平汇合,并请教专家。

  到达帝京时,正巧遇到国防部召集的第二次领军人物研讨大会。

  第二天,由罗钢作为代表,向科学家大会作了详尽的案情通报。

  科学家们纷纷从各自专业领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以熊勇伟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主要思考的是人机交互试验本身的目的与结果。

  这部分科学家认为,世界从无机到有机、从有机到生物、从低等到高等,一直处于不断的进化过程.

  随着进化等级的提升,“智慧”不断提升,“意识活动”随着不同进化阶段载体的不同而不断复杂化.

  无机载体的“意识”表现,被我们熟视无睹地称为物质的基本物理特征。

  低等生物载体的“意识”表现,被我们概括为物竞天择的生存与竞争。

  等级更高的生物载体,其意识表现,才被我们接纳为“意识”的范畴,诸如社会化、科技化等等。

  整个进化过程,表象是物质的升级与积聚,实质更像是“意识”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规模化”和“复杂化”而不断创造和更新载体的过程。

  基于这种理论来判断,人类也只不过是意识进化中的“阶段性载体”而已。

  现实中,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子器件的创制成功,科学家们发现,仅仅与电脑相比,就能发现人类智慧水平提升受到了自身构造的限制。

  在知识量、信息量、计算能力方面,人类远不如电脑博闻强志。

  在个体经验分享与保存方面,人类会因个体间好恶不同、能力不同,导致经验分享不全面,更会因个体生命终结导致其经验灭失,电脑通过信息备份就轻易摆脱这个问题。

  身体感官接收的喜好、厌恶、诱惑等信息,以及健康状况产生的舒适、疼痛等信息,都会产生“情绪”干扰,导致人类的“思考环境”不单纯、不理想。相比之下,电脑要专心致志得多。

  但科学家们也认为,尽管电脑具备“进化新载体”的竞争潜力,人类这个“旧载体”却并非一无是处。

  人类载体目前最根本的优势在于“创造性思维”。

  在创造性方面,目前电脑基本算是白丁。

  为融合两者优势,一些科学家试图提出“进化路线图”。

  这些科学家把人类这个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旧载体”称为“碳基”,把以硅材料芯片为核心的电脑这个“新载体”称为“硅基”。

  他们甚至据此规划了人类进化路线图。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