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章 榴花照眼明_大明要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国债呢,是以我大明国家之名义发行的有价证券,承诺一定时日还本付息,下个月将于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共有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利钱也各不相同。人人都可去我大明皇家银行前去认购,待到期满后,由皇家银行出面交还本金利息。”有人犹犹豫豫:“这难道是朝廷……向百姓借钱,到期提供本息?”他心里并不大肯定,堂堂朝廷,居然跟百姓借钱简直要怀疑自己的耳朵怀疑人生了,自古以来哪个皇上会跟百姓借钱?朱烟寒立于树下,花影树荫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决心重重,手中榴花枝重重一点:“正是!”其实国债的概念在此时的世界已经不算是什么新名词,远在公元前4世纪,欧洲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就已经向辖区内的寺庙、商人借钱的情况,发展到14、15时节意大利没发过国债的城市政府还真是寥寥无几。更不用提到了如今,随着美洲新大陆发现、欧洲开辟印度航路,整个欧洲大陆的政府都在大举国债。政府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金钱,而购买国债的持有者也获得了稳健的收益。(比起十四世纪随时会覆灭的意大利城市政府,此时的欧洲公国可是稳健的多了)。虽然收益比不得别的生意赚得多,但是稳妥呀,谁的国家会有事没事灭亡?而对于热爱储蓄的中华民族来说,这一招简直太适合了,因为自古以来的地主老财家都会将赚到的金银埋在自己的院子、地窖里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这种不安全感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商业发展史,也极大的方便大明发展国债。试想一下,一位发了点小财的地主,当面临选择将金银埋藏起来呢还是选择金银投入再生产时,他肯定会选择埋藏,可是将金银埋藏起来还是借给国家收取稳妥的利息呢?那肯定要收利息呀。何况国家承诺到期还会还本付息。利息虽不多,但比埋在黑土里更划算。是以朱烟寒思索再三,决定自己不能整天坐困愁城天天琢磨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应该主动出击利用自己作为现代人的优势熟练运用金融杠杆解决治国难题。他提出了“国债”的概念。不得不说,江南的商人们对于金融工具还是很能接受的,立马就有一把苍老的声音传过来:“臣是无锡王家礼已,臣愿认购国债一百万两白银,还请皇上恩准。”啧啧,一百万两白银,下面的人都不淡定了,但仔细一看,是无锡王老,便都释然了,无锡王家可是江南数得上的号的大富大贵人家,他们绝对拿得出这一百万两白银,何况皇上跟前卖个好露个脸,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一时之间众人都有些跃跃欲试了。朱烟寒本来还心中忐忑,有些担心江南世家摆架子不理会他,此时立马有人踊跃认购,让他悬着的心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