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二章 挪威妥协_穿越成皇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搞定了丹麦,庞大的机群继续朝西北方向的挪威飞去。为了完成这一次长途飞行,很多短腿轰炸机没有携带炸弹,甚至加装了副油箱。

  挪威是一个北欧国家,1905年退出瑞典-挪威联盟,宣布独立之后一向与世无争,对于英德双方都维持着相当友好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国立即与瑞典、丹麦、等国一同宣布中立,这也正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自19世纪中叶以来所坚持的传统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也是如此,并平安地度过了那一次浩劫,所以也就更坚定了恪守中立的决心。

  德国也在战争开始时发表声明,尊重挪威的领土完整,不过绝不容许第三国家侵犯该国的中立。因为在战争开始时,挪威的中立的确对德国有利。

  德国的铁矿砂来源主要是鲁尔工业区和瑞典。据统计,德国每年消耗1500万吨铁矿砂,其中1100万吨要从瑞典进口。德国的军工产业一旦失去了瑞典铁矿砂的支撑,就会停止运转,无法给德国对外扩张提供军需支援。

  因此,瑞典的铁矿砂运输通道可以说是德国的资源生命线。通常,铁矿砂通过海运从波罗的海输送到德国,但是,当冬季到来时,波罗的海冰封后,铁矿砂就要经陆地从瑞典的耶利瓦勒矿场先运到挪威的纳尔维克港口,再用船只运回德国。

  只要挪威维持中立,则运输铁矿石的德国船只就可以自由地出入该港,并沿着该国西岸航行。那条航线外侧有许多小岛的保护,极为安全。而且该航线也使英国难以封锁德国,因为德国船只可以一直沿着挪威绵长的海岸北驶,直到超过北极圈后再进入英国海军无法作最严密巡逻的水域。所以挪威的中立对德国有利。

  另外,挪威有长达万公里的海岸线,是扼守波罗的海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咽喉之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舰被英国军舰封锁在波罗的海,外洋舰队无法出海。德国海军将领一致认为,如果在挪威取得了军事基地就能打破封锁,为德国舰队开辟广阔的海洋通道。

  二战前夕,英法等国对***势力的扩张采取避战求和的绥靖政策。作为综合国力弱小的国家,挪威谨守中立政策,希望借此避免遭到交战双方的攻击。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挪威最终沦为英法与德国博弈的战场。

  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但这并不代表弱国就要放弃自己的尊严,弱国也有维护民族尊严的勇气。由于挪威王室在民众中享有很大的声望,战争期间,德国公使布罗伊尔对哈康七世国王软硬兼施,劝说他与德国合作,被哈康七世严词拒绝。

  哈康七世说: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就不值得活下去。此后,哈康七世带领挪威王室和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