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四章治标与治本_明末草头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从大汉各地向着黄河两岸汇聚。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段段的黄河大堤开始逐渐成型……

  ……

  当下,大汉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零散的修建水利,修补官道,修缮各地城防且不说,光是大工程就有好几个。

  比如说直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建设,比如说连通各省府之间的水泥官道建设,还有连通南北的铁路建设,还有就是黄河的治河工程了。

  现在大汉大动土木的规模,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罕见的。

  这样的动工规模,即使是放在历朝历代的开国初期,民力也顶不住这样的消耗。

  但对大汉来说,却只有财政问题,而不存在民力消耗严重的问题。

  因为大汉从来都没有征过徭役,修建这些大工程,用的都是雇工和奴隶,或是劳改营。

  如此一来,虽然朝廷财政支出会比征徭役,让百姓们免费干活多得多。

  但却不至于消耗民力!

  只要大汉财政有钱,随便修建大工程,也不会因为消耗民力而使得天下动荡。

  当然,更重要的是现在大汉实在是不缺劳动力!

  明末中国的人口,登记在朝廷黄册上的,数字大概是一万万上下。

  再加上各种隐户逃户,真正的人口数量,最少也是两万万,甚至更多。

  由于大汉提前终止了明末乱世,解决掉了满清,没让满清入关之后从北杀到南,进行一系列的大屠杀。

  所以,现在大汉治下的人口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清初的。

  大汉在立国之后,清查天下丁口,得到的数字是一亿六千余万。

  大汉境内的土地,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口。

  刘易对外移民,对内发展工商,都是为了缓解大汉所要面临的人口压力。

  说白了,就是要为这些土地养活不了的人口,提供工作岗位。

  但不管是对外移民,还是发展工商,都是需要时间的。

  只能说移民和工商是未来,但目前还不行,就现在大汉的移民以及工商业发展规模,根本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无地人口。

  所以,刘易便想出了大搞基建的办法!

  用大规模的基建,来提供海量的工作岗位,来分担土地养活不了的人口。

  所以,移民和工商是未来,基建就是现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大汉展开那么多的大基建工程,其实是好事。

  ……

  遥远的欧洲,阿姆斯特作为荷兰的首都,欧洲的金融中心,是很繁华的。

  城内的人口足足有三十万,每日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商和水手进出阿姆斯特丹。

  不愧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名号!

  随着大汉向整个欧洲宣战的消息传回阿姆斯特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价跌停了好几次。

  再加上失去了巴达维亚,被逼着全面退出南洋,东印度公司遭到了重创。

  阿姆斯特丹城内的英姆尔大街,东印度公司的总部所在。

  公司的十七位理事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商议着事情。

  圆桌上摆着美味佳肴,以及名贵美酒,但却没人在意这些。

  “尊贵的先生们,东印度公司不能失去远东的市场!失去远东,东印度公司就失去了最大的利润来源。”

  “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糖是整个欧洲最畅销的商品,南洋的香料,粮食,金银矿,也是公司珍贵的财产。”

  “我们东印度公司绝对不能失去这些!”

  坐在上首位置的卡伦神情激昂的演讲着。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