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九章 吴又可!_明末草头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份转变。

  哪怕这里边大部分都是他儿子的功劳,可儿子是他生的啊!

  刘易笑笑说道。

  “等过些年,我为父亲母亲在江南修一处行宫,给父亲母亲养老。”

  刘老爷点点头道。

  “倒也不着急,国事为先。”

  御驾一行回到了皇宫中,刘易刚准备吩咐人传膳,便急匆匆的跑进来了一个小宦官。

  小宦官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语气颇为着急的开口说道。

  “陛……陛下,朝鲜急报!”

  刘易神色一动,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朝鲜?

  现在辽东军和清军正在朝鲜激战,不会是辽东军战败了吧?

  他从小宦官手中接过急报,翻开看了起来。

  只是瞬间,刘易脸上的表情便彻底变了。

  大疫!

  清军撤兵,但朝鲜却是爆发了大疫,大疫传播的很快,这封急报是吴襄送来的求援信。

  刘易暂且先将自己的家人安置,迅速召集也是今日才抵达南京的大汉内阁诸成员召开会议。

  商议应对之法!

  人还没到,刘易一人坐在御座上,深深的蹙眉。

  瘟疫,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

  历史上的明末,除去战乱,瘟疫是最有效率的杀人方式。

  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病死者无数,整个山西北直几乎都变成了白地。

  乃至于第二年闯王杀入京师时,崇祯连守城的民壮都召集不到。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爆发瘟疫的是朝鲜,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对大汉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吴襄都已经向他求援了,刘易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数万辽东军全部死于大疫!

  想起瘟疫,明末最为有名的,便是名医吴有性了。

  吴有性字又可,故按照这个时代的称呼习惯,一般人们对其的称呼倒是吴又可,叫其吴有性的反而是少数。

  其著有《瘟疫论》,提出瘟疫同伤寒之病因不同,给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治疗方法……

  按照历史来看,《瘟疫论》成书于崇祯十五年,现在的吴有性应该还没有著成《瘟疫论》才是。

  但也不一定,史书上记载的著成时间,一般都是发表后广泛流传于世的时间。

  在发表出来之前,吴有性应该早有文稿才是。

  但具体如何,刘易不是吴有性,并不了解。

  他只记得,吴有性好像是吴县人,然后具体什么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刘易揉揉眉心,开口吩咐道。

  “传令下边,给朕找一个叫吴有性,字又可的名医出来。”

  “籍贯是吴县,擅长于治疗瘟疫。”

  “诺!”

  刘易身边的宦官领命吩咐下去了。

  没多长时间,大汉内阁的六位阁老都进了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众人齐齐行礼。

  “诸爱卿平身!”

  刘易一挥手道。

  “朝鲜急报,辽东军军中升起瘟疫,吴襄上书求援,诸位卿家商议一个救援方案出来。”

  刘易话音落下,大汉内阁诸人纷纷开口提议。

  没多长时间,便敲定了救援方案。

  先是调集一批药材,用海运运往朝鲜,然后再征集天下擅治疫之名医,往朝鲜送去。

  他们所能够做的,大底也就是如此了。

  除去征集名医,以及给辽东军足够的物资援助之外,朝廷这边,没有其他能做的了。

  刘易沉吟一阵,又开口道。

  “传令第二军团撤兵吧!”

  “清军携带瘟疫自朝鲜返回辽东,第二军团需尽快撤入关内,以免被瘟疫波及。”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