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三章明亡于东林_明末草头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县。

  整个昭武军的指挥系统,全部都在原平县境内,刘家的诸多工厂,财库也都在原平境内。

  最起码在代州未完成建设之前,刘易是不愿意将昭武军系统的首脑搬离原平的。

  只是,他才刚刚回到代州没多长时间,就再次接到了朝廷的圣旨。

  来传旨的还是上次的小太监,刘易恭恭敬敬的接旨,然后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传旨的太监,临走还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

  传旨太监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刘易的心情也很不错,他被崇祯皇帝授了个参将的军衔。

  从今天开始他也能够光明正大的自称将军,而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但是崇祯皇帝赏赐的三百两白银,就让刘易有些哭笑不得了。

  三百两……

  这特么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就连他给传旨太监包的大红包都不止三百两!

  不过,这下也让刘易看出来了,大明现在的财政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自己大破流寇数万,斩首贼首蔺养成,再怎么说也算是大功一件,竟然只赏赐了三百两白银。

  这三百两够干啥的?

  幸亏刘易一开始就没指望靠朝廷发军饷过活,否则昭武军上下都要被饿死。

  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流寇,天灾,瘟疫,建奴……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财政问题!

  要是大明朝廷有钱的话,发生天灾也可以赈济,就不会产生流民了,没有流民,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流寇,流寇自然可以剿灭。

  只要不产生流民,以这个时代的民众的迁徙速度,就算是发生瘟疫,那也只会是地方性的,怎么可能整个北地都疫病肆虐。

  只要有了钱,大明可以重建东江镇,修筑山海关防线,修缮长城各关口,就能抵御住建奴入寇,再严控走私,用不了几年,建奴必乱!

  所以说,明亡于东林是一点毛病也没有!

  不光是南明时期的党争,使得大明失去了构建江北防线的最佳时机。

  他们祸乱国家,更多的是在崇祯年间。

  东林和阉党之争,说白了就是大明朝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南北之争!

  东林代表的是江南士绅和商贾的利益,阉党是北方各党派的联合,代表的是北方士绅和商贾的利益。

  在崇祯朝,东林得势,阉党被打压的惨不忍睹。

  东林得势了,自然要维护江南士绅和商贾的利益,所以崇祯年间大明能在江南收到的赋税是越来越少。

  大批大批的江南士人肆无忌惮的,拖欠本就不多的赋税。

  但是,大明又是赈灾,又是剿寇,又是御虏,花费可是不少。

  所以,本就受灾严重的北方倒霉了,阉党在朝堂上被打压,说不上什么话。

  如此一来三饷加派,各种苛捐杂税不断。

  逼的原本很多能活下去的百姓做了流民,然后又变成了流寇,成为了覆灭大明王朝的主力军。

  明眼人都知道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