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4章:睢阳之战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的贵胄向朝廷低价收购淘汰的军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石信起初有些犹豫,但仔细想想,最终还是接受了上梁侯赵安定的建议,放弃了睢水北岸的营寨,与后者麾下的私军一同撤回睢阳反正这场渡河之战,他已成功地阻击了固陵君熊吾整整两日余,且让楚军蒙受了接近两万人的伤亡,但从「挫灭楚军气焰」这方面来说,他已然达成了目的。

  四月初八的下午,固陵君熊吾得知河对岸的魏军徐徐撤退,便立刻下令士卒渡河,终于使麾下军队跨过了睢水。

  不得不说,这是楚军的一大胜利,但由于前两日粮募兵的伤亡实在太多,楚军的整体士气还是难免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军中的粮募兵,已出现个别粮募兵逃亡的现象。

  四月初九,固陵君熊吾率军逼近睢阳。

  此时睢阳城内,大概就只有本属于睢阳县的县兵约两千余,外加上梁侯赵安定的八千私军,这仅仅万余士卒,面对楚军十几万人的围城,难免是有点紧张。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睢阳县令黄亲自出面恳请城内诸大小家族的帮助,因为在他看来,倘若能得到这些大小家族的帮助,后者将各自家宅的护院、家仆凑一凑,搞不好也能凑出个四五千人来。

  更要紧的是,县令黄需要赏赐钱财激励城内守军士卒的士气,可单凭县仓内的那些库存,根本不足以让他做成这件事。

  不得不说,宋郡人非常团结,这从当年几乎大半个宋郡都在暗地里支持向的北亳军就可见一斑。

  这不,当城内各家族得知县令黄邀请他们到县衙相聚、商议如何击退楚军时,其中但凡有些眼力的,已经交代家人筹集府上现有的金银铜钱,准备主动献给县衙;纵使那些脑筋并不活络的,待等在聚会时,当县令黄亲口道出县衙如今缺钱激励士卒士气的窘迫后,亦纷纷慷慨解囊。

  这让在一旁观瞧的上梁侯赵安定看直了眼宋郡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这么好说话了?

  其中关键,无非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前宋郡义军北亳军的领袖向;一个即是魏王赵润。

  向作为宋国英雄向沮的幼子,他在宋郡的威望当真是无可复加,再加上此人在自尽前写下遗书,劝告麾下将领与宋郡子民臣服于魏国,因此,魏国非但没有抹黑向,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向的名誉,称其为「宋国最后的忠臣」。

  当然,魏国朝廷的目的,只是为了和平收复宋郡,但朝廷这样的做法,却也让向逐渐取代其父,成为了宋郡人心中憧憬的英雄既然这位英雄都劝告他们臣服于魏国,日后双方不再相互厮杀,宋郡人又岂会不从?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