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00章:五月末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的时候,燕王赵弘疆兴奋地为这位八弟研磨。

  只见赵弘润提笔思忖了片刻后,文不加点地在纸上挥笔疾书,那一笔一画看似潦草,却仿佛铁画银钩、矫若惊龙,从全局着眼,仿佛隐隐有股横扫千军之势、沉着痛快。

  “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身既殁矣,归葬大川。生即渺渺,死亦茫茫。何所乐兮何所伤。魂兮归来,莫恋他乡。

  身既没矣,归葬南瞻。风何肃肃,水何宕宕。天为庐兮地为床。魂兮归来,以瞻家邦。

  身既灭矣,归葬四方。春亦青青,秋也黄黄。息干戈兮刀剑藏。魂兮归来,永守亲族。”

  『注:作者不明,传为唐朝将军李嗣业,由书评区书友“进击的瓜子”推荐。』

  在赵弘润挥笔疾书的同时,燕王赵弘疆在旁小声念道,越念一双眼睛越是发亮,仿佛胸膛内有万丈豪情无从宣泄,让他激动地难以自己。

  最终,赵弘润在落款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肃王赵润!

  看着赵弘润写完落款后随手将手中的毛笔一丢,燕王赵弘疆迫不及待地将这位八弟挤到一旁,面色动容地观赏着这首诗歌。

  因为这不单单是赵弘润送给他的践行之礼,更像是在歌颂那些战死在北疆与山阳的,山阳军与南燕军的勇武士卒。

  “好!好!好!”在仔仔细细看了多遍之后,燕王赵弘疆大叫三声好,决定将这幅字裱起来,悬挂在他在山阳的燕王府的正堂,让更多的山阳军与南燕军士卒看到这幅字。

  “弘润,多谢了!”

  转身面朝赵弘润,燕王赵弘疆郑重其事地抱拳谢道。

  因为在他心目中,这首诗歌以及这幅字对山阳军、对南燕军的价值,远胜万金!

  赵弘润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四哥莫要嫌弃我写的差就行。”

  “这还差?”燕王赵弘疆笑着说道:“看到这幅字,为兄我仿佛感觉千军万马之势,携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啧!不愧是力挫韩楚的「肃王」!”说罢,他忍不住再次将目光转向书桌上的那副字,怎么看怎么欢喜。

  随后,兄弟俩又聊了一阵,在许下了「待弘润成婚时为兄必定赶来贺喜」的承诺后,燕王赵弘疆便喜滋滋地抱着这幅字,带着妻儿与两名宗卫告辞离开了。

  期间,他从头到尾抱着这幅字,不假人手,生怕有所损伤。

  毕竟这幅字不单单是赠给他,更是赠予山阳军与南燕军的无价之宝。

  次日,在大梁臣民还在谈论宋郡的事时,燕王赵弘疆带着妻儿与宗卫们,低调地离开了大梁,前赴北疆山阳。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原本还准备着亲自相送的赵弘润不禁一愣:说走就走,干脆利落、毫不墨迹,这还真是他四哥的作风。

  两日后,即五月二十五日,垂拱殿正式宣布了针对宋地的决策。

  正如赵弘润所猜测的那样,前几日“不识好歹”拒绝朝廷招安的宋地叛军首领宋云,以及其麾下的「北亳军」,果然被垂拱殿正式确认为「反贼」。

  而宋云先前在战争中义助魏军的行为,也被故意曲解为是「想趁机取代南宫垚」。

  对此,赵弘润唯有暗暗叹息。

  当那日他从礼部尚书杜宥口中得知宋云拒绝朝廷招安的真正原因时,他就对宋云这位对宋国忠诚不二的义军首领颇为敬重。

  但敬重归敬重,天底下有些事就是如此无奈。

  为了魏国的利益,哪怕赵弘润再敬重宋云,也不会出面阻止朝廷的这项决策。

  因为他是魏人,是魏国的公子。

  他首先得考虑的,是魏国的整体利益。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