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82章 定策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种衔阶。

  故此在这种情况下,枢密院执掌军政,就很有必要了。

  这样一来,政事堂宰相们也能专心安于内政,军队和打仗的事就交给专业的帅臣们去干。

  “三郎,这国家财赋总不能再单独分出去,没有财权,这政事堂相公又如何称宰相?”许敬宗道。

  秦琅还是那个态度。

  “财税于国家来说也是万般重要的,而且到如今,财税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所以成立三司,以转运使统领三司使,专管国家财税,我认为是合理的。”

  许敬宗和李义府都没料到,秦琅居然是这个态度,十分意外。

  枢密院掌军政权,转运司掌财税权,御史台掌监督权,翰林院还分了内制权。

  这政事堂剩下的权力还真不多,虽然说是掌朝廷中枢决策大权,可没了军事财税监督大权,这相权已经削弱太多了。

  可眼下唯一能够更改制度,让政事堂收回这些大权的秦琅,却持支持分权态度,这让他们也是既意外又无奈。

  第一次正式会议有点虎头蛇尾,两位大老的提议被秦琅驳回后,其它几位宰相似乎也都没心思再谈其它的。

  于是最后秦琅谈了点人事调整。

  要继续肃清韦萧逆贼余党,清除逆贼流毒后要及时填补空缺位置,选拔忠臣贤良,最后便是关于今年补考会试的工作要抓紧,还得加紧加开恩科的举行,保证一切顺利。

  秦琅亲自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事任用提议,自然没有人反驳。

  会议结束,裴行俭和贾润甫回尚书省去,来济也到一边的中书省公房去,而上官仪去门下省。

  许敬宗、李义府不兼三省职,所以仍留在政事堂的自己公房里办公,秦琅则入宫面圣,皇帝刚才就又派人来请了。

  到了宣政殿,皇帝问起政事堂会议,秦琅也就直接把情况说了。

  “不需要把枢密院和转运司裁撤吗?”

  “没有必要,东西二府分掌文武大政,这是能保大唐安稳的良政,不用更改。”

  “权财也仍归转运司?”

  “财政税赋这块很复杂,何况三司不仅是管财税,还管转运、救济、常平、盐铁等等,是总管全国经济的衙门,大唐万里疆土,亿万子民,经济若出半点问题,整个天下都要因此动荡,所以还是要稳一些。”

  “臣不仅建议保留转运司和三司使,甚至还要加强。”

  秦琅建议于转运司下再增设市舶总署、统计总署、审计总署、以及税务总署。

  甚至税务总署下,还要建立一支遍及全国的税警团,征税以后直接就由税务部门负责,遇到偷税逃税抗税行为的,一律由税警负责。

  税务部门不仅受本级各道州县衙的管理,也接受上一级税务部门的管理,双重领导制。

  “之前新税法后,朝廷走了段弯路,搞什么统一折钱纳税,臣觉得这并非是好事,这是怠政懒政,让工商百姓全都把征收的税赋都折成钱代缴,这固然是方便了征税部门,但却有害民累民之苦。”

  “就好比百姓缴纳田赋,种什么缴什么,稻粟麦原本都可以缴,而现在却非要让百姓折钱纳税,那么农民就得先把地里的粮食卖掉换成钱,然后再上缴,这看似只多了一步,但实际上会有许多商人趁这机会侵害剥削农民,他们会在粮食收获季节,故意压低粮食收购价······”

  “朕想不到居然还有这些事情。”年轻的皇帝有些惊叹。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