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4章 又一棵摇钱树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4章又一棵摇钱树

  武怀玉听到结果的时候,

  仍然还在三原。

  趁着天气晴好,武家三原的万亩棉花忙着采摘,新采下来的棉花还要趁天气晾晒,一袋袋棉花摊开,通风散湿。

  一地白棉花,好似天降大雪。

  武家的棉加工作坊已经开工,

  第一道工序便是去棉籽,高昌人此时用的还是纯手工摘棉籽,费力费时,效率低下。

  范阳卢氏在河北种棉花,已经搞出了赶搓法,一根铁杖,一块托板,操作时,把籽棉放在托板上,用铁杖轧棉搓滚,这种比起纯手工摘籽效率高些。

  武家先前已经研究出手摇式,其实就是赶搓法升级版,主要是两根粗细不同转杆,分别与摇杆相连,操作时两人摇杆,一个喂籽棉,效率大为提升。

  但在武怀玉看来,仍然还是效率较低,在重金悬赏下,工匠们先是改良为脚踏式,后又研发出了搅车。

  并且升级到句容式和太仓式,句容式一人可当三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效率那是打着滚的翻番。

  棉纺加工第一道难题也就解决了。

  此时,就在武家圆堡,

  一排排新赶制出来的搅车,这些全部是脚踏式搅车,比起手剥,或是手摇辗轴,效率极高。

  高昌人的棉花上等的才七文一斤,上等棉布却一千八百文一匹,二十一文钱棉花,能织成价值一千八百文的一匹布,

  最主要就是加工各个环节成本高,效率慢,尤其是去籽,纯手工剥棉籽,一天根本剥不出来多少,这道工序就严重限制了棉布的纺织加工。

  可武家经过武怀玉数年的赏钱投入,从初级铁棒赶搓法,再到手摇辗轴,再到脚踏式辗轴,再到手摇搅车,然后脚踏搅车,甚至是升级为太仓式,

  几十倍效率的提升。

  怀玉带着一群武家的女人在新工坊的脱籽搅车车间,看着那些雇来的附近村民,把刚晾好的籽棉,一包包的领来,一人一台搅车,坐在那里一边脚踏动车,一边把籽棉均匀投入,

  搅车轧棉,一朵朵棉花里的棉籽就那样被剥离出来,

  “剥的真干净,”

  车间的工头对这些新搅车那是非常喜爱,这搅车看着也挺简单的,好像就那么几根木料、铁料组成,也不是很大,但脚踏动后,却能带动着不停歇的轧花脱籽。

  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操作。

  右手转动曲柄,左脚踏动踏杆,左手添入籽棉,下下轴相压,棉花带到车前,棉籽落于车后。

  “这些棉籽都收集好,不要浪费。”

  棉籽也是个好东西,可以用来榨棉籽油,榨出来的油可食用,但据说长期食用有可能引起不育,所以武怀玉打算把脱下来的棉籽榨油后用来制作肥皂、香皂,

  其实如果黑心点,拿来当食用油卖也行,只把油泥拿去做皂便可,或者做灯油也行。

  不过武怀玉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