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1章 试点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上,轻易是换不了的。

  赵仁本虽说出是出生天水赵氏名门,但他父亲官职不高,仅做到怀州司户。他是从小官做起的,从武德元年到贞观元年,也才做到殿中侍御史。光有才能不行,还得有过硬的家世,更得有官场上的靠山。

  三原县令虽只是县令,可这是畿县,干好了还有机会升五品京县令,或是直接入台省做中书舍人、给事中、郎官。

  “三原县的情况摸清了吗?”

  “我到任后全县各乡都走访遍了,县里情况还不错。”

  武德朝时三原县一直是分分合合两个县,甚至县城都迁来移去,贞观时才又合为一县,县衙选在龙桥东北十来里处,在白鹿塬下。

  “我走访各乡,发现县里塬上和塬下平原,相差还是很大。”

  平原也就是白渠两岸,这是关中最肥沃的良田,又有白渠灌溉,一马平川,水土肥沃,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年年丰收,兼之三原又是通往北边的交通要道,如龙桥还在武家带动下,成了工商大市,无数工匠商贾云集。

  相比之下,塬上就干旱缺水,贫瘠的多,

  三原,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

  其实在三个塬的北边,还有嵯峨山区,那里比塬上条件更差。

  县里平原主要是种麦,塬上主要种粟,山里也都是种荞麦高粱等为主,越高越穷。

  “幸好有相公带来的祥瑞种子,这两年咱们塬上、山里都已经到处都在种玉米土豆红薯这些,百姓们头回能够填饱肚子了,”

  玉米的产量在平原上没啥优势,不比麦子强,但在山区却特别有优势,尤其是山坡、石头缝里都能种,也不需要引水灌溉,靠天下雨就行,除非特别大旱,否则都有收成,比荞麦糜子还强点。

  至于土豆红薯就更了得了,这玩意是杂粮,可产量很高,不管是拿来搭着主食吃,还是用来养猪什么的,都非常不错,要是精细加工成粉条、粉也是不错的。

  塬上、山里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靠天吃饭,以前三原县平原上的人要是条件差点,本地娶不到老婆,那就都是趁着干旱年,到塬上去说亲,实在不行,就去山区里,那些饿肚子生活艰难的人家,也愿意女儿嫁到平原上日子好过些。

  武怀玉第一块地,就是在白鹿塬上的长坳,怀义开始得赐的地也是在另两个塬上,

  后来武怀玉陆续也在三个塬上买了些地,塬上的地便宜。

  这两年塬上的武家庄子,都不再种麦,都是种玉米土豆红薯高粱这些杂粮粗粮,一边也养起了猪。武家也没对周边百姓藏着掖着,附近村民们看到武家的收获后,也是再坐不住,都来武家买种子,

  跟着种起了这些祥瑞,又跟着养猪等。

  赵仁本新官上任,特意全县都走了一遍,塬上塬下还有山里,很认真的走访调查,很是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