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5章 臣惶恐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张公公这几年不显山不露水却一直稳居大内总管的位置,无人能取代,深得皇帝信任。

  “圣人让晋国公过去说话。”

  武怀玉的位置本来就距离皇帝极近,可现在皇帝却还要召武怀玉坐到他旁边,另一边坐的是皇太子。

  无数目光望来,

  侯君集的目光更是复杂无比。

  武怀玉坐下,感受着目光回望过去,两人目光相碰。

  他微笑着点了下头,没再理会,他其实挺佩服侯君集的,二十多岁便跟着秦王创业成功,由子爵一下子升为潞国公、加大将军,三十岁,便做了上宰相。

  这放哪朝都是很炸裂的存在,

  虽说他是皇帝儿时伙伴,但本事确实有,打仗勇猛不在尉迟恭之下,就是浮躁了点,但人家肯学习啊,这几年挺努力的,连魏征这样挺苛刻的人,都几度向李世民举荐侯君集有宰相之才,甚至还能收他为学生。

  侯君集的敌意也不难理解,武怀玉后来居上,更年轻不说,跟着皇帝时间更短,但窜升势头更猛,

  同是宰相,都还要压他侯君集一头。

  “朕思来想去,打算让你跟侯君集调换一下,你检校中书令,兼吏部尚书,让侯君集任兵部尚书,你觉得如何?”

  皇帝问他。

  声音虽然不高,其实皇帝身边不少人都听的到。

  “臣不敢入政事堂参预政事,希望能在地方多历练几年,”

  武怀玉仍是要请辞。

  李世民却自顾自道,“你前灭梁师都,再灭东突厥,战功赫赫,执掌兵部是再合适不过的,但自杜如晦病故后,吏部乏人,后来让戴胄兼领,可也管难免疏漏之处,朕让玄龄帮着掌内外官考,可此前侍御史权万纪弹劾不公,

  朕让侯君集推之,但他打仗是很勇猛,可书读的少,突然接手吏部也是理不清头绪,”

  “青阳啊,还是你来兼领吏部尚书,掌内外官考事,吏部为六部之首,可不能乱。”

  吏部主管人事和任命之权,这是非常重要的职权,官吏必先经考试,再用吏部分发任用,甚至近年因为官渐多,还开始实行守选制度,年年有上万人要考选。

  当然,五品以上官员任命,是吏部提名,宰相决定,五品以下官,宰相不过问,全由吏部决定。三品以上,那宰相也只有提名权,决定权在皇帝。

  贞观以来,吏兵二部尚书惯例是要加衔入政事堂的,甚至民部尚书也要加衔进政事堂为相。

  地位十分突出。

  “臣举荐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武怀玉当众道。

  “辅机身体一直不太好,还需调养。”皇帝委婉道。

  “那臣再举荐许国公高士廉入朝任吏部尚书。”

  “高士廉在益州时间不久,且现在忙着疏浚汶江、开挖新渠,暂时还不能入朝。”皇帝再次拒绝。

  李世民顿了顿,“如晦曾经以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兼摄吏部尚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