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4章 八风营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僧。

  杨恭仁都被这大手笔惊动,从洛阳赶来荥阳。

  他很意外的是这些寺庙僧人们的配合。

  当然,杨恭仁跟萧瑀一样,也是有名的崇佛者,之前朝廷在长安检校佛法,洛阳这边就没什么动静。

  武怀玉这次路过,奉旨检校,杨恭仁也没怎么配合,本想着武怀玉这路过而已,不配合他就搞不出结果,到时他也只能去幽州,没时间耗费在这。

  谁知道他成效这么快。

  “这个客户感觉没有必要啊。”杨恭仁还想挑点刺。

  武怀玉却直言这事他是请示过圣人的,圣人也赞同对这些无产业的脱籍逃户,给予客户的特殊待遇,“圣人仁慈,这些人脱籍逃户也是迫不得已,总得给他们机会重新开始!

  如今利用寺中田地,授他们永佃权,让他们成为客户,虽不纳租调,但也会承担正役杂徭,何况他们因此也能安定下来,男耕女织,这不正是杨相公先前所想要的各安本业吗?”

  这种处置杨恭仁是想都没想到的。

  他之前对逃户的处置办法,就是查,查到了就抓回原籍,交地方官吏和乡里的里正村长们监管。

  抓回来的逃户,并不会有田可分,只能成为佃户、帮工,但这按丁征收的租调,该服的正役杂徭却一点不能少的。

  有些逃户实在不想回去,那就动员他们移民去边疆的宽乡,但这在许多人眼中视为流放一般。

  杨恭仁要求逃亡黑户百日内向官府自首,后来放宽限制允许在现居地入籍,也可回原来居住地入籍,但逾期不自首,经朝廷检括出来,就要强制迁往边远的边荒地区,甚至对包庇隐瞒的士族豪强地主,也一律治罪处罚。

  他的这些政策很严厉,但效果不大,百姓依然想办法逃亡,或成为浮人浪客,或投附士族豪强成为部曲甚至奴仆,还导致许多田地也脱籍。

  说到底,百姓就是因为没有产业,却要承担很重税赋,活不下去了才弃籍逃户,朝廷不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只一味要求他们归籍,谁又肯。

  武怀玉现在给皇帝建议试行的这个客户,就是针对那些逃户,以及那些无产者,以后慢慢的公廨田、职田、寺田等官府手里的公田,都慢慢的租给那些无产者,给他们永佃权,让他们成为客户,给他们一些保障。

  根据产业户分主客,纳税服役两个标准,也是切实考虑负担能力。

  直接按丁征收的这种税法,本身就是个人头税,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征税还是应根据财产、收入等来征,否则穷人负担过重征不上来,富人纳税太少不合理。

  杨恭仁之前检括户口,清理出来不少逃户,也清出不少隐匿脱籍的田产,他还是很有担当的披露和处置这些情况的,但他对寺院这块就基本上只说不动手。

  “武相公把一田分二权,田骨田皮分离,这倒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