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7章 赐号帝心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7章赐号帝心

  “麦子收完了?”

  “嗯。”

  “收了多少?”

  “臣家三原清河乡地三千余亩,自营庄园耕八百亩麦,招佃和佃出去约两千亩,这次自家的八百亩麦,亩产达到了三石余,收了两千五百多石,佃出去的亩产也都有两石,

  今夏共收五千余石麦,”

  李世民捋着虬髯,“你家庄子的亩产居然三石余,比司农寺下的田庄收的还多,他们才两石半,还有太仆侍的马粪做肥,居然比不过你们。”

  “亩产关键还是水和肥,水肥充足,则亩产不愁,”怀玉也算半个庄稼把式,要产量高,好田是关键,然后就是水和肥,其次影响大的就是深耕,还要晒田,一般要翻耕两三次,效果最好。

  不过要深耕,就需要大牲畜,必须得牛马,甚至有的还得双牛或双马抬犁。一般百姓没这条件,很难做到几次深耕翻田。

  再加上水肥严重不足,许多地都是纯靠天降雨,没有水渠浇灌,也没有额外的施肥,所以地越种越贫,还得休耕或是轮作,产量自然提不上来。

  老话叫没有千顷地,收不来万担粮。

  甚至一升种子收一斗麦,种子多收的少。而后世一亩地也就三十斤种子左右,却起码能收千斤粮。

  “臣家在三原县,白鹿塬、丰塬等塬上的地,产量就较低,主要种的粟,亩产也就一石左右,且夏收后,以前只能种点豆子,现在则是种土豆、红薯,产量能增加点。”

  武怀玉给皇帝献了个好东西。

  “曲辕犁?”

  “犁是农耕最重要的农具了,如今的唐初犁主要是长曲辕犁,相比起汉代的长直辕犁要先进不少,汉代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低下。

  南北朝时的蔚犁、长曲辕犁,和现在的犁,其实都属于长辕犁。

  武怀玉找了不少工匠,掏了笔重金悬赏,提出了短曲辕犁的要求,让他们加以研究改进,这些师傅在重金悬赏下,都是拼命研究。

  经过几代升级,如今的曲辕犁,是短曲辕犁,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就算小块面积的田也方便,甚至只要一牛甚至一骡一人就能深耕,不需要人引犁,也不需要双牛或双马。

  怀玉拿出一张短曲辕犁的设计图纸给皇帝看。

  “主要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则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可以更好的适应深耕、浅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碍,整个犁更轻便省力。”

  这是一个来自江东的老师傅完成的,所以也叫江东犁。

  使用这犁,不管是人还是牛都省力许多,效率大增。

  李世民虽每年开春时,

  请收藏:https://m.lw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